談起大地震,大家可能會聞風色變,懼怕不已,但地震真的那么可怕嗎?地震是因為地下有個大蟲子在蠕動嗎?能不能不讓地球發生地震呢?我國內地發生地震最多的省份是不是四川省啊?還有我國發生過的最大地震震級是多少,在哪里發生的呢?
根據中國地震信息網的數據,從公元前780年開始,有記載的5級及以上地震4385次,對其中“地震參考位置”明確指出省份的記錄進行統計發現,臺灣以1522次排在第一位,其次是西藏、新疆和云南,四川以294次排在第五位。由于四川西部、云南西北部都屬于青藏高原地區,所以,可以說我國大陸地區的大部分地震都發生在青藏高原。
根據現有記載,四川共發生過7-7.9級地震21次,8級地震1次,也就是2008年汶川地震。發生8級及以上地震最多的省份是西藏和新疆,各有4次。其中1950年Ms8.6西藏察隅地震是我國有史以來記錄到的最大地震。
為什么地震震級報道會出現說法不一的情況?
這是因為測量震級的標準不同所致,采用不同的計量方式就可能得到不同的數字。一般地震震級可分為里氏震級(近震震級)、體波震級、面波震級、矩震級四類,如下圖。
同一個地震,按照不同方法計算出來的震級往往有所不同,有時甚至相差很大。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,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利用國家地震臺網的實時觀測數據,自動速報結果為里氏震級(近震震級)Ml7.8級,在地震專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臺網在內的更多臺站資料計算后,發布了面波震級Ms8.0級。而當地震學家做科學研究時,他們使用的數值是矩震級Mw7.9級,矩震級計算復雜且需要較長時間,但結果更為準確穩定。
矩震級是記錄地震強度的標度。1977年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金森博雄教授制定。計算公式為:
其中
為地震矩。由公式可以看出,矩震級每增加一級需要倍的能量,也就是約31.6倍的能量。
2017年11月18日06時34分,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發生了Ms6.9級地震,矩震級為Mw6.4,從震級看這次地震強度比汶川地震小了約178倍,加上西藏地區地廣人稀,索性沒有造成人員傷亡。地震學家們在地震之后趕往災區進行了考察,試圖通過研究這次地震,對當地的地震危險性做出科學評估,在建設公路橋梁時引導避開地震危險區。
(2017年11月14日攝于西藏米林縣加拉村)
為什么會發生地震呢?
哈哈,這個問題很有意思,別急,慢慢和你講:
地震(英語:Earthquake)為地球表面或內部的振動造成的地面振動,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突然運動、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,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。
我們通常遇到的地震大多都是構造地震,是由地下斷層錯動引起的,世界上90%以上的地震、幾乎所有的破壞性地震都屬于構造地震。
關于構造地震的形成,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在掰一根木棒,剛開始用力時,木棒會發生彎曲,彎曲幅度小處在彎而不斷的狀態;但力氣逐漸加大時,木棒會突然被掰斷,那一瞬間便是“地震”,想想看,木棒掰斷那下是不是有聲音?聲音就是震動,它會在空氣中產生震動波,傳到耳朵里。地震發生時,斷層“掰斷”那個瞬間也會產生震動波,在地下巖石中傳播,叫做地震波,它從震源(也就是掰斷的位置)傳播到遠處的地面上,被人所感知。
如果地震震級太小,地震波就特別弱,人們會感覺不到地震。如果斷裂時產生的地震波太強烈,就會造成破壞性地震,對建筑物造成損壞。當震級特別大時,就會產生毀滅性地震,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。
既然地震是由于地下運動造成的,那地下巖層是一直在運動嗎?沒錯,地下的巖層無時不刻不在“移動”!
地球表面是由板塊構成的,他們像一塊塊積木浮在水面上,不停地漂移,這就是著名的“板塊構造”與“大陸漂移”學說,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在1912年提出,并在1915年發表的《海陸的起源》一書中作了論證。由于當時不能更好地解釋漂移的機制問題,曾受到地球物理學家的反對。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,隨著古地磁與地震學的發展,使一度沉寂的大陸漂移說獲得了新生,并為板塊構造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你可以把地球表面想象成一個游泳池,泳池底部的硬石磚就是地球內部堅硬的巖石,泳池中灌滿了水,水上漂浮著像拼圖一樣的大積木,這些積木在不停地浮動,時而合為一起,時而分開。我們把浮在水面上的積木看作陸地,其它水面看作海洋,大積木拼成的一個個大塊就叫做“板塊”,積木的浮動變換就叫做“大陸漂移”。
那么一般每多久時間發生一次地震呢?
因為大陸不停地移動,它們分裂的時候,碰撞的時候,地下斷層就不停地在錯動,那個“噼里啪啦的聲音”就是地震啦!冰河世紀動畫里面你看到冰大陸分裂成一塊一塊,或者兩個冰島相撞在了一起,這些過程中地面的晃動,聽到的聲音也都是地震啦。既然地下的巖層無時不刻不在“移動”,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:
我們生活的地球,無時無刻不在發生“地震”。
聽起來似乎很嚇人,但這個“地震”是地震學家眼中的地震,只要地下巖層發生突然錯動釋放出了能量,都理解為地震,而大眾眼中的地震僅僅指破壞性地震。我們不能阻止大陸漂移板塊運動,自然也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了。現如今,印度板塊依然在向歐亞板塊擠壓碰撞,在可預見的未來,至少幾萬年內,西藏四川云南地區都還會是地震多發的地區。
地震并非完全無用,科學家們會通過研究地震波來探索地球內部的奧秘,地震儀就像是地震學家的聽診器,地震就像是心跳,他們能通過聲音的異常聽出地下巖層的異常,判斷出哪里有石油和礦產。所以,我們不希望發生大震級的破壞性地震,但卻需要一些小震級的地震用以研究。
總之,地震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,談到地震,我們不必感到恐懼和害怕,我們需要做的是了解它,研究它,并用學到的知識保護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