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記憶的琴弦撥回那個暑假,依稀記得那一天,我讀完了(童年)一書。
剛開始我并不想讀,但在我翻開書頁后,名為喜愛的齒輪開始轉動,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。
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,從小父親就去世了,之后他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生活,在阿廖沙居住在外祖父家中時,受到了外祖母的疼愛,但也目睹了兩位舅舅在爭奪家產中表現出的自私與貪婪,同時,他在十歲喪母,就這樣,阿廖沙在這樣一個令人窒息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。
其中的一段故事情節更讓我印象深刻,阿廖沙就因為將白色的桌布染成了藍色,就被外祖父用浸了水的樹枝狠狠的鞭打了一頓,之后阿廖沙還生了一場大病。
童年這本小說描寫的是作者高爾基自己的真實經歷,通過阿廖沙的視角我們看到了當時的社會環境之惡劣,阿廖沙的生長環境之惡劣,從中可以看出高爾基面對困難生活勇敢無畏的精神,又表達了高爾基對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。
看完這本小說之后,我久久不能平靜,與阿廖沙相比,我們現在的生活簡直太幸福了,白天我們可以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面大聲朗讀,回到家后可以看見桌子上擺著一道道大魚大肉迎接我們,而每到嚴冬和酷暑,呆在涼快或溫暖的地方,絲毫不需要為饑寒溫飽而發愁。
而阿廖沙,在那個年代,每天都會有人羞辱他、傷害他、欺凌他,但如果我們遭遇到這樣的待遇,父母就會毫不猶豫的替我們打抱不平。
欲買桂花同載酒,終不似,少年游。我要珍惜現在美好而又幸福的同年生活。
發布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