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節日歡慶的夜晚,特別是傳統的春節和元宵節,我們會看到五彩繽紛的焰火燦爛地綻放,象一朵朵盛開的鮮花美不勝收。人們利用了何種方法使得焰火變得如此美麗呢?
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無意中將食鹽濺到火焰上時,火焰立刻便會發出明亮的黃色光。我們知道,食鹽的化學名稱是氯化鈉,是由氯元素和鈉元素組成的。如果分別把氯氣和金屬鈉放在無色的火焰上灼燒時,只有鈉才能把火焰染成黃色。
含有金屬元素的物質,在高溫或灼燒的條件下會發出自己特有的光彩:鈉是黃色、鉀是紫色、鋇是黃綠色、銅是綠色、鈣是磚紅色、鍶是洋紅色……這種奇異的發光現象在化學上叫做“焰色反應”。在制作焰火時就是利用了金屬元素的焰色反應,在實驗室中我們同樣可以制得美麗的焰火。
實驗原理
金屬元素的焰色反應。
實驗用品
蒸發皿8個、玻璃棒、研缽、長滴管;蔗糖、濃硫酸、KClO3、Ca(NO3)2、CuCl2、 Ba(NO3)2、KNO3、RbCl、SrCl、LiCl、NaNO3。
實驗步驟
(1)將等質量的蔗糖、KClO3分別研成粉末,然后用玻璃棒混合均勻。把混合物分成8份,放入8個蒸發皿中。
(2)在蒸發皿中分別加入少量Ca(NO3)2、CuCl2、Ba(NO3)2、KNO3、RbCl、SrCl、LiCl、NaNO3。
(3)用長滴管吸取濃硫酸,分別滴在8個蒸發皿中。可觀察到蒸發皿中噴出不同顏色的火焰。